“宇辉同款”航线持续火爆 千余名游客打卡两江游览
16 2025-04-05 11:25:51
据悉,2020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连续5年稳定在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黄部长明确表示,将在很短时间内对国内2000多家电力企业下达碳排放配额。另外,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逐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我认为,深入有两层含义:一是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更高,攻坚战要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强生态,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强化生态监管,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依法治污,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城市里的臭水沟黑池塘基本消失。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提气就是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进一步降低PM2.5和臭氧浓度,提升空气质量。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第十九条国家鼓励重点排放单位、机构和个人,出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公益目的自愿注销其所持有的碳排放配额
1月3日傍晚,济南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经市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济南市2021年1月3日至1月5日,气象条件比较稳定,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条件差,济南市决定于1月3日18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本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对保障性工程实施进一步分类的差异化管控,保障性工程暂分为A、B两类。应急响应期间,将采取工业企业减排、扬尘污染减排以及移动源污染减排应急措施。工业企业按照2020年度最新修订的应急减排清单采取限产停产等减排措施;停止拆除工程、土石方施工作业(含爆破、基坑(槽)开挖及回填、道路刨掘等)。
各类保障性工程不得实施爆破作业、拆除工程、喷涂粉刷、铣刨作业,B类保障性工程还不得实施土石方作业(开挖、外运、回填等)应急响应期间,将采取工业企业减排、扬尘污染减排以及移动源污染减排应急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2020年度最新修订的应急减排清单采取限产停产等减排措施;停止拆除工程、土石方施工作业(含爆破、基坑(槽)开挖及回填、道路刨掘等)。1月3日傍晚,济南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经市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济南市2021年1月3日至1月5日,气象条件比较稳定,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条件差,济南市决定于1月3日18时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本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对保障性工程实施进一步分类的差异化管控,保障性工程暂分为A、B两类。各类保障性工程不得实施爆破作业、拆除工程、喷涂粉刷、铣刨作业,B类保障性工程还不得实施土石方作业(开挖、外运、回填等)
2020年12月28日,国家电网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国石油方面表示,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约7.3亿吨左右,2050年降至3.1亿吨。促进常规天然气增产,重点突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推动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推进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发展。
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将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和产业发展大势,研究确定自身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制度。
合理布局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在电力负荷中心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韩晓平说道,首先是因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最高,而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比较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大唐、华能集团等央企也都在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在韩晓平看来,我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在碳中和的推动下,未来电网的承载力将成为一个考验。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记者,这个目标主要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能源结构禀赋来确定的。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推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等。在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专题会议上,辛保安提出,国家电网将在5方面发力: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支持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为碳中和探路事实上,在碳中和密切相关的能源领域,许多央企已经开始行动。
未来电网的发展还是要向下延伸,对电网进行调整改革。此外,我国最大的煤基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同样在为碳中和探路。
虽然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会不断加大,但是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能不连续的特性给输配电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火力发电这样可以连续供电的供能方式来调节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压力。主动顺应能源变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加快企业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
其次是煤炭在电力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未来,在碳中和的推动下,建设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煤炭工业体系成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而煤炭安全智能绿色开发利用以及坚持清洁高效原则发展火电则将成为煤基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氢能的使用还有待完善。在发展特高压等主干网络之外,突出配网侧建设,推动隔墙售电。而对于化石能源而言,受冲击最大的将集中在煤炭领域。
《白皮书》中明确提到,提高天然气生产能力。这样可以缓解巨大电力需求下对骨干电网的负荷。
国家电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辛保安在会上表示,要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事实上,随着产业升级、能效提升、节约循环理念深入,使得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增速放缓。
对此,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中国石化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好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这个节奏有可能会提前。
近5年内化石能源还是以稳为主。在最新一期的2020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中国石油方面预测,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之后保持5年左右的平台期,而后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降至24亿吨左右,2060年接近零排放。此前,在2020年9月,我国对外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碳中和的愿景下,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新能源的比例将不断扩大。
谈及石化企业要如何应对碳中和带来的变化时,韩晓平表示:石油在交通运输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降低,这个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全电能是最优解?《白皮书》中提到,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
加强基础创新研究,深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核心装备研发。从中长期来看,全电能社会的建设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解。
2025年前清洁能源(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将满足全部新增一次能源需求,之后对高碳能源形成规模替代。2020年11月23日,中国石化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3家单位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共同研究提出中国石化率先引领能源化工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路径。